第18章 第一桶金,坐牢挣来的!(1 / 1)
易大山和张淑兰都快被吓尿了。
老天爷,这年头的小老百姓就是这么容易死,动不动就要被人捏死,小蚂蚁似的。
听人家冯恒说啥筹码,村屯出身的泥腿子,能有啥跟富贵人家叫板的筹码。
公爹就是个泼皮,干啥呀没事儿招惹人家福满楼。
这下真要死了。
“大夏宫廷御宴,一百零八道御菜。”
“四到奉、四热荤,四冷荤、四双拼,四大碗、四中碗、四小碗。”
“四每位,四烧烤,四冷素,四座采,八咸点,八甜点。”
“这一百零八道御菜你随便挑一个,我用嘴给你做出来。”
易新冷不丁一开腔,将宫廷御菜的雅名说了个行云流水。
冯恒心下吃惊。
宫廷御宴只有在京的人才知道,地位不高的能知道其中几道的雅名,便已是见识颇广。
这泥腿子竟然全知道?
不可置信的冯恒,随意提一个考问道:
“说说四小碗都有哪些?”
“呵,”易新一个冷哼:
“梅花北鹿丝,烘炉烘雪衣,干烧网鲍片……”
“还有个凤入竹林。”
话音一出,冯恒的下巴都要惊掉下来。
在易新身后瑟瑟发抖等死的易大山、易二河,还有大儿媳张淑兰,也惊诧石化。
“说说凤入竹林!”冯恒还是不死心,他万不敢相信一个泥腿子,真能将宫廷御宴了若指掌!
“凤入竹林,”易新自信满满道:
“说白了就竹笋炒鸡肉,起个雅名就镶上了金子,不到二吊钱的鸡就能卖到数十两银。”
“哦,原来就是竹笋炒鸡肉啊,咱也吃过,”易二河下意识地说道:
“咱还以为真是吃凤凰呢,吓咱一跳。”
易大山赶忙拽了拽二弟,叫他别嘚瑟,现在是嘚瑟的时候吗,坐牢呢正。
冯恒还是无法接受,下等的泥腿子哪有资格如此僭越,拔不高他的地位,却玷污了他的光鲜外衣。
不过再如何无法接受,冯恒心里也是起了嘀咕。
难道这泥腿子也是个有宫廷背景的,装作是个泥腿子,实则是在扮猪吃老虎……
他知道有些大官喜欢玩这套把戏。
总之无论如何,人是不能轻易捏死了。
万一真有背景,就要得罪人。
方才初尝只是觉得滋味儿极好,尝过之后过了一会儿,枇杷膏的润肺清喉功效也开始发挥。
因着感到呼吸顺畅,神清气爽。
无意识间,冯恒都没察觉,自己又挑了一口枇杷膏送进自己嘴里。
“看来冯少东家还挺喜欢吃这枇杷膏?”易新把握着机会,将话茬掰回到正题上来。
冯恒垂头瞅了瞅这不堪入目的破烂陶罐,粗糙的泥土烧的陶罐,毫无精致可言。
却装着上等金贵。
玷污,玷污。
“你开价吧,”冯恒高傲的姿态终于愿意俯下一些:
“这枇杷膏有多少,我都要了。”
“好说好说!”易新双手攀抓着木牢,脸上是死皮赖脸的笑:
“咱庄稼人实诚,不会要高价的。”
“一罐只要一两银子!”
闻声,冯恒眼角抽搐:
“一两?”
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。
市面上的枇杷膏才卖五十文钱,一两都能买二十罐了。
而张淑兰听见公爹开出这价码,头皮都要整个麻脱下来,感觉就像有个冰凉的刀子在脖颈上来回划拉。
心惊肉跳。
“嗯,就一两就可以了,咱也不要多,有点儿赚头就行,”易新就像察觉不到冯恒的脸已黑如包公,继续腆着脸叭叭叭:
“这枇杷膏做起来十分繁杂,上山下谷好些天,才能采集齐全最多五十份的材料。”
“哼,”冯恒不乐意听这些,他只要结果:
“既然这么繁杂,那就简单点,把配方卖给我,我可以出……”
“五百两。”
此言一出,易新身后的三人再次石化。
哪辈子也没摸过这么大一笔巨款啊!
而易新心想,瞧瞧些个杀鸡取卵的贼人呐,吃人不吐骨头的。
又是一开腔就攥人命根子。
若真叫他把自个儿的命根子攥走了,自个儿一点价值都没有了。
下一步就是攥人脖子了。
所以:
“冯少东家,你的厨子都退出宫廷多久了,好些年头了吧?”
“殊不知大夏御宴的御菜已更新无数回。”
“有些事可以慢慢聊,来日方长。”
这一席话,叫冯恒感觉易新这人有些高深莫测。
若当真高深莫测,那么将他们关押在地牢里,便是得罪。
如他所言,来日方长。
……
“呜呜呜,吓死了。”
从福满楼的地牢里出来,回家的路上。
一家子从镇上走出老远了,张淑兰这才敢哭出声来。
而易新手里攥着张五十两的银票,心里只有高兴。
还以为大儿媳真是被吓哭了,他这个当公爹的当然得用嘴安慰安慰:
“有惊无险嘛,不哭不哭,回家之后,爹给你们做凤入竹林尝尝。”
“噗。”易大山笑喷。
不知凤入竹林就是竹笋炒鸡肉时,他天然地以为这道菜是他这种泥腿子断然无资格吃的。
结果得知真相,凤啥凤,凤也从他心头的高贵地位一落千丈,不就是个鸡。
张淑兰呜呜哭,旁人以为她是因着受了委屈和惊吓才哭的。
实则不然。
公爹手里那张银票,五十两银!
若能将这笔钱好生经营,破破烂烂的易家直接原地起飞都是有可能的。
“公爹,这笔钱您咋盘算的?”
“若是能用这钱在镇上赁个铺子,咱想往镇上卖啥都行了呀。”
“比如枇杷膏这么贵,寻常百姓是吃不起的,若再熬浓些,放冷了凝成琵琶糖块儿,因受凉发烧而咳嗽的孩子再如何穷苦出身,也能摸出几文钱来买颗止咳的枇杷糖吃。”
“还有啊,山里到处都是野杏子,将野杏做成酸甜可口的杏肉脯,哪怕卖一文钱一个也有赚头,寻常人家也吃得起。”
这算是张淑兰头一回正儿八经说出自个儿的想法。
易大山寻思女人一门心思持家就好了,做生意抛头露面不说,且做生意哪有这么容易。
而易二河也是没当回事。
他肚子里一直在咣当别的水,比如冯恒那句“配方五百两”,这句话一直在他脑壳子里来回响。
而易新却听出了大儿媳有经商天赋。
嘿,让大儿媳在镇上赁铺子做小生意,这感情好。
有整个易家在背后支棱,大儿媳肯定很快就能摇身一变,从村妇变成富媪。
“儿媳,这银票你收着,里头的二十两你拿去使,按你的想法使。”
易新的举动,惊呆俩儿子。
也把张淑兰给惊呆了。
“公爹,这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