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7章 现在轮到我许愿(1 / 1)
电话接通的瞬间,整条老街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按下了静音键。
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在狭窄的巷弄里交织成一片急促而诡异的交响,随即又戛然而止。
街坊们愕然地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个沉寂已久的群聊,发起人正是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——楚牧之。
几分钟后,楚家祖屋那扇尘封的木门吱呀一声敞开,鱼贯而入的是一张张带着惊奇、疑惑与关切的面孔。
客厅里,一张由几张方桌拼成的长桌横亘中央,气氛庄重得像一场古老的家族会议。
楚牧之站在长桌尽头,神色平静,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。
他没有多余的寒暄,只是将一个略显陈旧的金属盒子放在桌上。
“这是信念盒。”他声音不大,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。
他打开盒子,一件件取出里面的东西,郑重地陈列在桌面上。
一本褪色的相册,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围裙,还有一把刚刚被修复、闪着崭新光泽的木椅。
每一件物品,都牵动着在场某些人的记忆,也代表着楚牧之与那个神秘“系统”的一段过往。
“以前,是它在帮我。”楚牧之的手指轻轻划过那个曾作为他一切力量来源的终端,语气里没有半分留恋,“现在,我想试试,用我们的手,去帮我们之外的人。”
他的目光扫过众人,然后从盒子里拿出了一沓东西——七十三张被精心剪裁的星形纸片。
“这里有七十三个愿望。”
他将纸片像扑克牌一样在桌上摊开,每一颗星星上,都用稚嫩的笔迹写着一句话。
“有人想学编程,造一个会说话的机器人。”
“有人怕黑,想要一盏永远不会熄灭的夜灯。”
“有人……想再见一次妈妈。”
这些话语,轻飘飘的,却像一块块巨石砸进众人心里。
他们瞬间明白,这些都是街上那些孩子们在终端任务日志里留下的、从未被“系统”选中过的、最纯粹的心声。
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。
就在这时,一直安静蹲在楚牧之脚边的小黑猫,迈着优雅的步子跳上长桌。
它走到一小碟金色漆料旁,用自己毛茸茸的尾巴尖轻轻蘸了蘸,然后,在每一颗星星纸片的背面,小心翼翼地画上了一个小小的、潦草却极具辨识度的图案——“牧之”二字的缩写。
金漆在灯光下闪烁,仿佛为这些卑微的愿望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芒。
“我提议,”楚牧之的声音打破了沉默,“以后每个月的十五,定为老街的‘许愿夜’。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愿望写在纸星上,挂到院子里那棵老槐树上。”
他顿了顿,看着众人专注的眼神,继续说道:“任何人都可以去摘取星星,完成上面的愿望。不需要留名,也不需要邀功。这只是街坊邻里之间,一场心照不宣的互助。”
一直默默站在人群中的苏晚晴,此刻站了出来。
她曾是“系统”逻辑的破解者,此刻却成了新规则的构建者。
她低声补充道:“我们可以设立一个最简单的规则。每当有一个愿望被实现,我们就一起点亮街口的一盏路灯。不联网,不记录,只让光来说话。”
这个提议简单、纯粹,又充满了诗意。
“嘿,那我这算不算?”修鞋的陈师傅举起自己布满老茧的手,笑着问,“我每天坐在街口给人修鞋,看到谁家孩子鞋带散了,顺手给系上,这也算接任务?”
楚牧之对他点点头,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:“算。任务奖励,鞋子耐久度加一。”
“哈哈哈!”众人一阵哄笑,之前的凝重气氛一扫而空。
就在这片笑声中,小黑却一脸严肃,用它带着金漆的爪子,轻轻地从桌上拍下了一颗空白的星星纸片,然后用小脑袋顶着,一直推到信念盒的旁边,用肉垫稳稳地压住。
仿佛在宣告,这第一个任务,它接了。
首个许愿夜很快到来。
月光如水,洒在老槐树上。
街坊们陆陆续续将自己的纸星挂上枝头,满树星辉,摇曳生姿。
楚牧之也挂上了自己的那一颗。
上面只有一句话:“希望有人替我忘记系统。”
他写下这句话时,内心一片坦然。
这或许是整棵树上最虚无缥缈、最不可能被完成的愿望。
他没指望任何人能接下,这更像是一种与过去的告别仪式。
然而,第二天清晨,当他推开门,却看到老槐树下,静静地放着一小罐蜂蜜。
阳光透过玻璃瓶,将琥珀色的蜜糖照得晶莹剔透。
瓶身上贴着一张手写的标签:“遗忘太苦,先给生活加点甜。”
他一眼就认出,这是后院李阿婆家自养的土蜂酿的蜜,带着槐花的清香。
小黑凑上前,好奇地嗅了嗅蜜罐,忽然用爪子在罐底刨了刨。
一张被压在下面的小纸条露了出来。
楚牧之捡起纸条,上面只有两行字:
“任务接取人:未知。”
“任务奖励:你不必再当无所不能的神,当个会觉得甜的普通人,就好。”
一瞬间,一股热流直冲眼眶。
他用力眨了眨眼,将那股酸涩压了回去。
他小心翼翼地捧起那罐蜂蜜,放进了信念盒里,放在那些“系统遗物”的旁边。
这是信念盒迎来的第一件,“非物品”的藏品。
与此同时,苏晚晴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有了惊人的发现。
自从许愿夜之后,那个被她以为已经彻底离线的终端备忘录,竟然开始自动生成一些奇怪的“愿望匹配建议”。
比如:“陈师傅的修鞋时间(下午4-6点)与五年级小学生张晓的放学路线高度重合,明日预报有雨,建议触发‘顺路送伞’任务。”
又比如:“李阿婆的蜂蜜对缓解王奶奶的季节性咳嗽有帮助,二者住宅直线距离112米,建议触发‘睦邻拜访’任务。”
苏晚晴的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,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。
她意识到,那个冰冷的系统并没有消失,它放弃了对个体指令的响应,转而开始默默学习整个街区的群体行为模式,像一个隐形的调度中心,进行着善意的推演和匹配。
她将这些新生成的数据流导入一个完全离线的局域网服务器,郑重地将其命名为——“心愿算法v0.1”。
小黑不知何时溜了进来,蹲在嗡嗡作响的服务器旁,尾巴尖在主机的开关灯上轻轻一点,一亮一灭,像是在确认一颗温暖心脏的跳动。
月末,又一个十五的夜晚。
老槐树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纸星,比第一次时多了数倍,在夜风中如同一片真实的银河。
楚牧之站在树下,看到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,正踮着脚,努力地想把自己的星星挂到高处。
他走过去,很自然地将她抱了起来。
小女孩成功地挂上了纸星,她回过头,对楚牧之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。
楚牧之看到,那颗星星上写着:“想让楚牧之哥哥真正地笑一次。”
他没有躲闪,只是抱着孩子,仰头看向那些闪烁的纸星和更高处的夜空。
就在这时,异变陡生。
整条老街的路灯,毫无征兆地,同时亮起!
但并非普通的照明。
那光芒的闪烁带着一种独特的、不容错辨的节奏——三短,三长,三短。
是摩斯密码。
是那碗粥的保温灯闪烁过的节奏。
是穿越了无数冰冷数据和任务后,最温暖的信号。
它的意思是——我在。
楚牧之怔住了,随即,他笑了。
不是那种礼貌的、疏离的微笑,而是一种发自肺腑的、眼角眉梢都舒展开来的、如释重负的笑。
小黑亲昵地蹭了蹭他的裤腿,抬头看他。
在它的视网膜倒影中,楚牧之口袋里的终端屏幕无声地亮起,一行最新的备忘录条目,静静地浮现在屏幕最上方:
“任务发布者:楚牧之。”
“任务状态:持续中。”
“任务签收人:所有人。”
夜色渐深,喧嚣归于平静。
带着满心的安宁与温暖,楚牧之回到屋内。
他走到那张长桌前,准备将那罐意义非凡的蜂蜜和今天收获的温暖一并收好。
当他的手抚上信念盒,准备合上盖子时,指尖却忽然传来一丝异样的触感。
他微微一怔,感觉盒子的重量似乎发生了极其细微的变化,仿佛在那些他亲手放进去的记忆之外,有什么新的东西,在他不知道的时候,已经悄然落在了盒子的最底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