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0章 灯会自己挑人(1 / 1)
那光晕的偏移极其细微,若非楚牧之对这庭院的一草一木都了然于心,根本无从察觉。
它不再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屋檐下的方寸之地,反而像一个好奇的孩子,将目光投向了墙角那片被遗忘的角落。
他缓缓蹲下身,视线顺着光束的指引,落在那株顽强钻出石缝的野草上。
清晨的露水凝在翠绿的叶片上,每一颗都饱满剔透,但在那盏老灯的光芒下,这些露珠内部竟折射出无数游丝般的光纹,它们彼此交织、流转,构成一种既非文字也非图画的动态符号,仿佛蕴含着某种古老而深奥的语汇。
就在他看得出神之际,一道黑影从高高的墙头上一跃而下,悄无声息地落在他脚边。
是小黑。
这只通体乌黑的猫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蹭他的裤腿,而是径直走到墙角,用它那肉垫厚实的前爪,不急不缓地拨开几片枯黄的落叶。
落叶之下,赫然是一块日志的残片。
楚牧之认得,这是奶奶遗物中那本被烧毁大半的日志里掉落的一角。
他曾试图拼凑,却因纸面焦黑一片而作罢。
可此刻,在这道奇异光束的映照下,那本该空无一物的焦黑纸面上,竟缓缓浮现出三行模糊却能辨认的小字。
光不认主,只认心。
谁信它,它照谁。
谁护它,它养谁。
每一个字都像是用微光写成,在纸面上微微起伏,仿佛拥有生命。
楚牧之的指尖掠过冰凉的纸面,一股微弱的暖流顺着指尖窜入体内,让他浑身一颤。
他猛然想起昨夜,那盏灯投在墙上的影子中,一闪而过的半截红绳虚影。
原来那不是幻觉,而是预兆!
心头巨震,一个颠覆性的念头破土而出,让他呼吸都为之一滞:这灯,不是被谁操控,而是……开始自己选人了?
这个念头一旦生根,便如藤蔓般疯狂滋长,将他所有的认知都缠绕、颠覆。
而巷子里发生的另一件事,则成了这个疯狂念头最坚实的佐证。
巷尾独居的陈阿婆清晨摸黑起床时,不慎被门槛绊倒,重重摔在冰凉的地上。
她年事已高,这一跤摔得她眼冒金星,半天没能爬起来。
在这寂静的凌晨,她的呼救微弱得几乎听不见。
然而,就在她意识逐渐模糊之际,她家门前那盏锈迹斑斑、早已被物业标记为“待维修”的老旧壁灯,毫无征兆地亮了起来。
光芒并不刺眼,而是自动调节到了最柔和的亮度,像一轮小小的月亮。
紧接着,这柔和的光芒开始以一种固定的节奏明暗闪烁,一下长,两下短,三下长……循环往复。
那正是社区培训过的紧急求助摩斯信号!
住在对门的李哥是个夜班司机,刚把车停稳,就看到了这异常的灯光。
他心头一惊,立刻冲过去敲门,这才发现了倒地不起的陈阿婆,及时将她送往医院。
事后,闻讯赶来的电工里里外外检查了三遍,线路完好,开关紧闭,定时器更是早就坏了,他挠着头,怎么也想不明白这灯究竟是如何被触发的。
苏晚晴带着她的便携式频谱仪,在接到楚牧之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。
她绕着那根老旧的灯柱,仪器的探头细细扫过每一个角落。
屏幕上的波形图平直如水,没有丝毫电流通过的迹象。
“不是电路问题。”她压低声音,眼神里是科学家面对未知领域时的兴奋与凝重,“能量来源非常奇特,像是……外部环境的共振反馈。我刚才在巷口也做了测试,数据表明,当这盏灯亮起时,整条巷子里其他灯的能量场都有微弱的波动。它们在联动,在响应,像……像一群人在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低声说话。”
楚牧之的心沉了下去。
如果说之前还只是猜测,那么苏晚晴的发现,无疑是将这层猜测的窗户纸彻底捅破。
从那天起,他开始像一个最偏执的侦探,每晚都记录着巷子里每一盏灯光的变化。
他发现,光真的有了“脾气”和“偏好”。
巷子中段新搬来几个年轻人,他们深夜喧哗,垃圾随手扔在门口,还嫌邻居家的狗吵而用力敲墙。
自他们住进来的第二天起,他们家门口那盏路灯就变得忽明忽暗,有时干脆整夜罢工,任凭他们摸黑回家。
相反,住在巷头那位每日清晨义务清扫巷道、总是笑眯眯地帮腿脚不便的老人提菜的张大爷,他家门前的灯光总是巷子里最亮的,光线温润如玉,持久不衰,甚至连飞蛾都很少去扑打。
最让楚牧之感到震撼的,还是小禾家的那盏灯。
那个曾经为冒雨回家的小女孩提前点亮的路灯,昨夜做出了更不可思议的举动。
深夜十一点,小禾早已熟睡,可那盏路灯却悄无声息地转动了微小的角度,将一束精准的光线,穿过窗户的缝隙,不偏不倚地铺洒在她书桌上摊开的作业本上。
那页数学题,正是她睡前愁眉不展、未能完成的部分。
直到小禾的母亲起夜,被这束奇异的光惊动,起身关窗,光束才缓缓收回,最终熄灭。
它在守护,在提醒,甚至……在陪伴。
一周后,一场强台风的预警席卷了整座城市。
社区喇叭里循环播放着通知:为确保线路安全,将从傍晚六点起,全区统一停电三天。
往年这个时候,巷子里早已是一片忙乱,家家户户都在抢购蜡烛和充电灯。
可这一次,出奇的平静。
人们只是默默地储备了些食物和水,脸上没有丝毫对黑暗的恐慌。
他们似乎有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,一种对未知力量的全然信赖。
傍晚六点整,电网准时切断。世界陷入了短暂的沉寂与黑暗。
一秒,两秒,三秒……
巷口,楚牧之家的那盏老灯,率先亮起。
紧接着,仿佛收到指令,第二盏、第三盏……巷子里的灯光,并非全部点亮,而是错落有致地、一盏接一盏地亮了起来。
它们的光芒忽强忽弱,形成一种奇妙的韵律,宛如整条巷子在黑暗中平稳而有力地呼吸。
楚牧之站在巷口,目光穿过这片由光构成的庇护所,最终定格在不远处的电线杆下。
小黑就蹲在那里,身体伏低,那条黑色的尾巴在地面上有节奏地扫动着。
每当它的尾巴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,远处便会有一盏灯应声而亮,或是调整一下亮度。
它不再是那个仅仅传递信号的信使。
它在引导,在调度,它在指挥着这整条巷子的光流。
苏晚晴不知何时站到了他的身旁,望着那只神秘的黑猫,轻声吐出一句话,像是对楚牧之说,又像是自言自语:“它不是宠物了。它是这些光的‘引路者’。”
深夜,台风带来的狂风在窗外呼啸。
楚牧之被一种莫名的冲动驱使,翻出了奶奶遗留下来的那个旧针线盒。
他从中取出一根色泽暗沉的红绳,正是昨夜在灯影中见过的那种。
他想试试。
他想知道,自己和这光之间,是否还存在着奶奶留下的那份羁绊。
他走到庭院中,在那盏老灯下,学着记忆中奶奶的手法,将红绳绕上灯柱,开始尝试编一个最简单的同心结。
可他的手指刚刚完成第一个缠绕的动作——
头顶的老灯,毫无征兆地,瞬间熄灭了。
庭院陷入一片死寂的黑暗,只有风声在耳边呜咽。
楚牧之的心猛地一沉,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东西,在这一刻被硬生生斩断了。
片刻之后,光,重新亮了起来。
但这一次,光束没有再落回他的身上,甚至没有照亮庭院。
它穿过院墙,越过小巷,像一支精准的利箭,斜斜地投射在对面那栋空置多年的6号房的二楼窗户上。
那扇窗户积满了厚厚的灰尘,可在光束的映照下,灰蒙蒙的玻璃上,竟缓缓显现出一个模糊的人影轮廓。
那轮廓看不清面容,分不清男女,只是静静地立在那里,对着楚牧之的方向,极其轻微地,点了一下头。
楚牧之的手指一松,编了一半的红绳悄然滑落,掉在脚下的泥土里。
风更大了,墙角的那株野草被吹得剧烈摇曳。
小黑不知何时已跃上墙头,它回过头,深深地望了楚牧之一眼。
在它的瞳孔深处,跳动着两点细碎而明亮的光芒,那眼神异常复杂,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既定的事实:
看,它已经做出了新的选择。
下一个,该轮到你了。